這份是交給老師的心得所以看起來非常的官方,大家就姑且看看吧。這位經理講得很好,所以我想分享給大家,文筆不好大家多包涵嘿!
為了讓大家先了解她,先給大家一些她的資料:
戴秋芸
企管博士先修班(pre-DBA)結業,並獲頒論文研究特優獎
中華民國企業經理協進會第一屆Mini-EMBA及上海交大進修班結業
國立政治大學研究所在職進修班畢業
利百加管理顧問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
財團法人平安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董事長(1997~1998)
1996年傑出企業家及傑出企業經理人
中華民國第二屆傑出企業領導人金峰獎
利百加管理顧問公司簡介:
由於經濟環境競爭激烈,企業面臨的挑戰日益複雜多變,戴秋芸總經理於1989年本著捨我其誰的使命感創立了利百加管理顧問股份有限公司,期許能成為組織再造、轉型及自我提升的推手。
自公司創立以來,秉持專業管理顧問形象扮演企業醫生的角色,協助科技業、製造業、貿易業、金融業、餐旅服務業、醫療服務業等導入「願景領導與策略管理」,提高利潤的規劃輔導,歷年來普獲結案客戶之好評,以前瞻的思維與熱忱的服務為企業提供量身訂做的全方位解決方案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此次在教授的規定之下,我們前往國際會議廳聆聽戴秋芸經理演講。戴秋芸經理同時也擁有老師的身分,她在管理自己公司的同時,也需做員工的角色,回歸到顧問公司的本質做其他企業的顧問,常常為其他公司指點迷津,其顧問公司可說是企業的醫院,因此她自己需要比別人更宏觀、更積極、更早做改變。這次戴經理所帶來的東西都是最新最實用的觀念,聽過之後我甚覺受用無窮,不僅在未來工作上,對於目前求學或者是人生規畫,都相當有用。
演講一開始,經理即以其自身孩子為例提出學習力的重要性。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,光是學校裡所學的已經不夠用,出社會之後更必須積極努力學習,否則就面臨資訊落後,甚至被淘汰的命運,亦即經理所說的,資訊時代的文盲已不是不識字,而是不再學習的人。而學習也不再是被動的學習,應該要積極找出自己的不足而主動學習,用知識的追求來創造自己未來的價值。
接著經理提出全方位專業經理人的策略思維,在這個人才濟濟的社會,從商學院畢業已經不代表什麼,成為了專業經理人也不代表什麼,因為實力不夠很快就會被淘汰。唯有增加自己的實力,從專業經理人成為通才經理人,才能使自己比別人擁有更多工作效率以及實力。從專業經理人成為通才經理人分別有以下幾個重點:將功能部門最進步的做法融而為一,增加工作效率;策略創新,更專業化更新穎的管理方法;有深度的customer insight,建立獨特的品牌定位;生產上達六標準差,精確度的管理;專利牆的保護核心科技,且做到公司內部創業機制;獨特的公司文化,以公司願景激發熱忱,以工作環境抓住員工而非金錢等。由以上幾點亦可看出,我們不僅不能夠繼續被動學習,也不能再一如往常被動的找出缺點,而是自我不斷提升再提升,在別人找出缺點之前,自己先改善缺點。
之後戴經理便提到策略主題/目標的制定,在確定策略目標或主題後,首先進行策略成果量度,接著為找出績效驅動因素,最後決定策略行動方案。而在過去,大家皆以結果論為主,無論原因為何方法為何,但以結果論為主畢竟發展有限,不找出真正的原因,試再多方法也只是事倍功半;如今,抓住績效驅動因素改善行動方案才是領先指標,畢竟只有找出主題背後真正的因素或原因,才能對症下藥改善缺點。此策略主題的制定不僅在企業管理(組織管理)有用,在我看來,對自己的未來規畫也很有用處,就拿戴經理所用的例子來說,戴經理所舉的是她與校長們的對談,而從另一角度而言就是我們學生本身,我們為什麼學習?如果我今天是為了考上研究所而認真念書,我想今天即使我很認真學習,所學的仍然被侷限;但若我真正找到學習的樂趣,是為了我自己而學,為了提升自我實力學習,為了更了解這門科目而學,不僅念書的積極度不同,更重要的是連念書的角度都會不同,我想我會更積極的去找到問題,更積極的了解這麼科目所學為何所用何處。
而後是自我發展能力的培養,就這一點而言,有以下幾個方向:培養人際關係、規畫學習道路、提升自我能力、增加學習效益,依這四個大方向再衍生出以下的重點:第一個,除了自身該做的範圍內做好事情之外,還必須達到身邊周遭360度利益關係人的滿意;第二個,要如何管理自己的學習目標,展現企圖心。這一點又回歸先前所說,並且進一步具體說明。接下來戴經理提出了具體的目標管理實務運作,如何在目標與績效衡量間來回比較,分別有PACD四個部分:P-目標方針、工作計畫、績效指標;A-作業過程再檢核,防止再發與標準化;C-尋找真因、確立解決對策、對策成效確認;D-教育訓練以及執行工作計畫,而在目標訂定完開始執行計畫後,也要時時刻刻回歸目標與現況來做評估和比較,當現況與當初訂定的目標有了差距,我們要用什麼方法彌補?要投入什麼資源?什麼時候?如何投入?思考完這幾點後將目標與現況的差距縮短,達到此計畫應該達到的目標。此一目標管理,一如上述策略目標的制定,在我看來不僅可為企業所用,更可以做為自身短程、中程、遠程目標管理,幫助自己及早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目標,比他人早一步做準備,並且就近況與當初設定的目標來回評估差距,再就經理提出的幾點縮短這個差距。
除此之外戴經理還提出了許多觀點,跟上述一樣對我而言是新穎的、衝擊的,包括管理者的思維轉移、學習型的組織應具備的條件…等。聽完這次的演講,我對目前的生活以及未來更有動力,並且更清楚未來應該準備些什麼、做些什麼;最重要的,是我發現,重點並不在於未來我”應該”做些什麼,而是我”想”做什麼,唯有發自內心找到動力,才能將事情做好、做精確,也才能找到缺失的真正問題,不再是被動的挖東牆補西牆,治標不治本。另外戴經理也教導我們工作日誌和學習計畫的觀念,我想這兩個觀念無論就時間的長度或生活的廣度,都受用無窮,寫工作日誌及日記,才能自己告訴自己今天完成了多少事情,也才能提醒自己浪費了多少時間,並且找到問題改善自己的效率,而這一點,一直是我自己最大的問題。這次真的很感謝企管系請到這麼好的老師來為我們上這寶貴的一課,我想我會將此次演講的重點分享給身邊的人,互相督促,要努力學習,並且一輩子學習。